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。我国人口基数大,糖尿病患者就将近1亿。
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,有两种主要形式:
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轻,大多低于三十岁,起病急,“三多一少” (即多饮、多尿、多食、消瘦)症状明显,血糖水平高,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,ICA、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。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,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。
2型糖尿病则常见于中老年人,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%左右,肥胖者发病率高,常可伴有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动脉硬化等疾病。起病缓慢,早期无明显症状。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,但不能产生足量或无法妥善利用。
但现在在临床上发现,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吸收和效果差别甚大,基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。之所以强调基因在慢性病治疗中的作用,是因为其影响比我们所认知的要大得多。
2014年4月15日,一名患者因尿酸高,服用药店购买的别嘌醇后,出现药物超敏综合征致死。如果患者在购药前能充分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,服用后出现皮疹能立即停药并排查药物基因突变,再对症对因治疗,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。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,不仅要避免自行服药,更要关注基因对药物反应的作用。
下图能让我们直观了解基因对药物的影响:
因此,进行药物治疗,尤其是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之前,需要进行药物的相关基因检测,才能更好实现个体化治疗,提高治疗的有效性,避免不良反应带来的恶果。
糖尿病的药物基因检测包括以下内容:
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上述用药找出个性化用药方案,该方案是从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相互作用角度,为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一项参考依据。具体药物治疗方案,尚需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等其他情况综合考虑。请将检测结果与主治医生详细商讨后再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,切勿自行用药改药。
客服热线:0596-2935175
关注“健康壹生”,新的就医模式,当天检查当天门诊,享受专人带检陪诊,权威医生在线咨询等便捷个性化服务,体验不一样的轻松就诊体检服务。